— 純黒の鉄欣 —

【或许正经】关于魏灭季汉之战前后的一些细节

**其实是把一些lo主自己曾经搞错的(但也不能保证现在就完全对了orz),或者因为过于逗逼想拿出来聊聊的地方列出来,供大家参考(顺便在合适的地方笑一笑)。欢迎各位小可爱讨论和补充

**基于《三国志集解》(姜维传、钟会传、邓艾传)《晋书》(文帝纪、卫瓘传),参考《资治通鉴》。如有错漏请不吝赐教。

**有主观看法,仅供参考不要当真。

**行文尽量保持中立立场,然而我也不能保证行文中一定没有奇怪的滤镜什么的……

 


一、姜维上表建议在阳安关、阴平桥头设防的时间是?

魏国正式发兵之前。


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姜维传)

不是明明知道魏国发兵了还想着反正打不到成都才压下来的!如果是那样的话,那真的是很傻很天真或者说心太大的行为了。顺便,“寝”在这里的意思是“隐瞒”,不要当成丢在寝宫之类的了←是的我曾经这么以为过xxx


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姜维传)

等到魏国正式发兵了当然是派了援军的,不过这个时候确实是有些迟了。

 


二、姜维投降的地点是?

郪县(涪水附近)。


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于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于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姜维传)

维等闻瞻已破,率其众东入于巴。会乃进军至涪,遣胡烈、田续、庞会等追维。艾进军向成都,刘禅诣艾降,遣使敕维等令降于会。维至广汉郪县,令兵悉放器仗,送节传于胡烈,便从东道诣会降。(钟会传)

曾经以为还卡在剑阁就听说了成都投降的事然后就诈降了……

郪县、剑阁等地点的相对方位如图所示。原图选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黑字为古地点名。


姜维在听闻诸葛瞻失败之后迅速采取了反应,离开剑阁欲探听虚实回援成都,而钟会也继续派遣兵将追击。

 


三、上书邓艾有反状的人有谁?

钟会、胡烈、师纂、卫瓘。


钟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邓艾传)

会阴怀异志,因艾专擅,密与瓘俱奏其状。(卫瓘传)

不止有钟会。这不是钟会的个人行为。


他们四个人甚至都不是一伙的。

景元三年冬,以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四年秋……会统十余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钟会传)

邓艾、钟会之伐蜀也,瓘以本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给兵千人。(卫瓘传)

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邓艾传)

(会)使护军胡烈等行前,攻破关城,得库藏积谷。(钟会传)

钟会遂反于蜀,监军卫瓘、右将军胡烈攻会,斩之。(文帝纪)

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帝患之,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喻之,艾乃奉命。(文帝纪)

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邓艾传)

 卫瓘是整个参与伐蜀的魏军的监军,胡烈应当是钟会的部下,这两个人都参与了正月十八的兵变。而师纂是邓艾的部下,和邓艾一起死在田续、卫瓘手中(据裴注引《魏晋世语》)。


至于姜维有没有参与?根据我所知道的记载,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他有参与。

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于此也。”维曰:“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由是情好欢甚。(《汉晋春秋》)

 这条记载只能说明姜维(商业?)吹捧了钟会后又对其进行了“忽悠”,并不能证明姜维与构陷邓艾有关。

 

顺便,在我看来,邓艾虽然有错(擅自行动等),但绝不至死,也完全无谋反的动机,而这些司马昭恐怕是知道的(详情参见邓艾传或者晋书段灼传里段灼的话)。邓艾有建言屯田及兴建水利之功,常年在西线驻守边防,一直对司马家忠心耿耿。至于后来为什么还以谋反罪处置邓艾的家人,我最近考虑过这个问题,个人认可的一种解释是: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势必要追究卫瓘等人,甚至卫家可能会受影响,而平民邓家远不如望族卫家重要,于是为了最大化的利益只能将错就错了。

 


四、姜维对钟会的态度?

暂且合作,找机会杀掉。


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与后主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华阳国志》)

……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于今伤之。(《晋阳秋》)

 

根据裴注引的不少资料能够说明姜维是诈降或者说暂降,寻找机会复国。

姜维讨厌钟会吗?如果从灭国的角度而言两人定然是有仇的,更何况钟会还是伐蜀计划的忠实支持者,虽然直接导致季汉灭国的是邓艾不是钟会。然而截至正月十八这天,两人还无明显利益冲突,甚至从某种层面上考虑两人是休戚相关的,于是应暂为合作关系,没有到矛盾公开化的程度。

至于“姜维率会左右战”行为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没有记载能说明这是钟会的命令,在我看来这应是主动行为——也是为了复国的唯一选择。逃估计是逃不掉的,杀掉钟会投降于卫瓘他们说自己是被逼的?可行度也比较低的感觉。

 


五、钟会完全信任姜维吗?

并没有。


会于是禁检士众不得钞略,虚己诱纳,以接蜀之群司,与维情好欢甚。(钟会传)

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姜维传)

钟会确实对投降的人很好,非常尊重姜维并交还兵权,出入同行,还对部下夸赞了姜维。这么做是正确的安抚季汉将士的行为,而不是像邓艾那样公开嘲讽。绝不是倒贴!!!个人猜测,钟会与姜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除了尊重或许还有监视的意味,毕竟对于魏人来说姜维是个危险人物,不能放任自流。


烈绐语亲兵及疏与其子曰:“丘建密说消息,会已作大坑,白棓数千,欲悉呼外兵入,人赐白㡊,拜为散将,以次棓杀坑中。”诸牙门亲兵亦咸说此语,一夜传相告,皆遍。或谓会:“可尽杀牙门骑督以上。”会犹豫未决。

十八日日中……时方给与姜维铠仗,白外有匈匈声,似失火,有顷,白兵走向城。(钟会传)

会欲从维言诛诸将,犹豫未决。(《资治通鉴》)

(↑三国志里对应上文的是钟会传的“或谓会……犹豫未决。”或许是根据前面引过的“维教会诛北来诸将”综合三国志记载而得出的。)

 可见钟会虽然对姜维很好,但是还是有提防之心的。虽然送还了姜维兵权(即名义上季汉旧部依旧由姜维统领),但是没有立刻给他盔甲武器,并且也没有听姜维或是谁的建议直接杀掉魏将而只是把他们关起来。而要坑杀魏将是引起动乱的谣言,发生兵变后想要杀掉已经来不及了。

 


六、正月十五这天发生了什么?(其实这一条写出来纯粹是lo主无聊为了逗逼而逗逼)

说法一:钟会姜维在正月十五这天到成都。说法二:钟会因为元宵节的原因推迟了一天才开始造反(。)


其实就是看怎么理解“会以五年正月十五日至,其明日,悉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及蜀之故官,为太后发丧于蜀朝堂”的前半句了。

一开始我受了集解的注解“景元五年至成都也”的影响,“以”取“在”的意思,即这句话说明他们是正月十五才磨磨唧唧到了成都,到了第二天才发丧什么的。资治通鉴采用的就是这种解释。然而前几天抖机灵(x)的时候突然觉得有可能“以”是“因为”的意思,因为这天是元宵节,所以大家先去过节推迟一天再发丧。抖完机灵之后发现这个解释好像有点搞笑(。)但目前没有看到其他可以说明这个“以”到底是取哪种解释的资料……不过不管取哪种解释应该都可以看出这个造反造得犹犹豫豫迟疑不决。

经过小伙伴提醒,还是正月十五到达成都比较科学。如果是“因为”的意思,就不会有“五年”二字了。到成都那么迟可能是因为传递消息路上花的时间比较长。我果然是个逗比2333

 


暂时先写这些。欢迎补充与指正,谢谢~(鞠躬)



**本来想趁机暗搓搓安利一下逼反论但是我懒得写也不一定能说清楚,并且据我所知的逼反论不止一种,而我自己比较墙头草……怎么说呢,认可逼反论是站在不认为钟会智商突然急剧下滑只有野心不评估风险的基础上的,至于司马昭和钟会谁先成了大猪蹄子谁先叛的谁,我就不知道了╮(╯▽╰)╭

**是的,文写不出来,只好随便拿点东西混更……

评论(3)
热度(51)